Page 519 - 成华年鉴2021
P. 519
应急与安全管理
务组八个组,明确各救援小组救援工 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 【防汛组织体系建设】 成华区人民
作职能,强化抢险、救援、防疫、治安、 抵御和应对突发紧急事件的能力。 政府完善防汛指挥部领导机构,调整
通信、物资投送保障;强化抗震救灾各 指挥部副指挥长,强化防汛工作行政
部门职责,完善细化应急响应程序和 【“国际减灾日”宣传周活动】 10月 首长负责制;及时调整11个街道、41个
内容,做到地震灾害发生时反应迅速、 10日,成华区减灾办组织成员单位、街 成员单位防汛指挥机构,建立切实有
处置有效,强化制定24小时值班制度, 道、社区等有关人员,围绕“提高灾害 效的防汛责任体系和监督机制,做到目
加强军地协调机制响应制度,加强信 风险治理能力”主题,开展第31个国 标分解落实、任务清楚明晰、责任到岗
息报送工作。 际减灾日宣传周活动。全区各单位共 到人。区政府与11个街道、41个成员单
出动1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 000册、 位签订责任书,街道与社区签订责任
【地震监测台管理】 成华区有地震 LOGO文化伞和包800个,接受咨询群 书,成员单位与辖区建设施工单位、工
监测点位6个,分别在成华区人武部、 众8 000人。成华广场活动现场,工作人 程施工现场、地下空间、下穿隧道、易
成都华西中学、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 员耐心向前来咨询的群众发放各种突 淹易涝区等重点部位签订责任书,层层
成都市双庆中学、成都市北新实验小 发事件应急救助宣传资料,向广大群众 把防汛减灾工作责任分解,做到逐级
学、成都市海滨小学,各地震监测点位 宣传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知识及在各 落实,形成齐抓共管、共同防范的责任
均正常工作。区应急局全面开展地震 类事故灾难等人身安全遭遇危害时如 体系。
监测台站巡查,及时排查隐患,及时处 何开展预防、自救、互救等技能,动员
置问题,确保监测设备正常连续运行; 广大居民相信科学,不听信谣传。宣传 【防汛应急预案制定】 5月,成华区
推动全市地震监测台网建设,为提高全 活动的开展取得良好的反响和效果,调 防汛办组织对防汛预案制定、机构设
市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和预测水平提 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普及防灾减灾救 置、队伍建设、物资储备、河道、深基
供重要保障作用。 灾知识,增强广大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坑、建设工地、下穿泵站、隐患点位整
有效提高社区居民应对灾难的自救互 改、值班值守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大
【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 5月8日, 救能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群防体 检查,针对地下车库的防汛准备、小
成华区应急局联合区红十字会、区公 系,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社会 区排水设施的疏掏维护情况进行重点
安分局、区农业和水务局、区消防救援 氛围。 (释学明) 抽查,发现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
大队、跳蹬河街道办事处和部分企事 书》,要求立即整改,跟踪检查、督促整
业单位、社会团体在龙湖滨江天街开展 防汛防涝 改到位。区级成员单位、各街道、社区
成华区2020年度世界红十字日暨防灾 在制定分级防汛预案基础上,根据排
减灾宣传周活动,围绕“提升基层应急 【概况】 2020年,成华区汛期从5月1 查出的防汛隐患点位,制定相应的应急
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日至9月30日,经历“8·11”“8·16”两 预案,全力从制度上保障汛期安全。区
宣传主题,组织防灾减灾和汛期安全 次暴雨、大暴雨。成华区六个雨情监测 防汛办根据排查出的防汛隐患点位,
知识培训讲座,开展防灾减灾、汛期安 点累计雨量,成都昭觉寺929.9毫米、万 确定下涧槽至三环路段、方家河成绵
全、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和部分救援救 年场664.6毫米、二仙桥616.2毫米、龙 高架桥处、二仙桥东二路4号6号院、区
灾装备展示。区应急局、区红十字会、 潭立交715.2毫米、新鸿路572.4毫米、 第六人民医院、升仙湖、北湖、市自来
区农业和水务局举办“百场应急安全 熊猫基地769.5毫米,最大降雨量成都 水二厂、市自来水五厂、成都光明乳业
知识和能力进社区”活动,首批培训在 昭觉寺点位105.5毫米,最大降雨发生 有限公司、花径路2号“药业大厦”、崔
东沙路社区、红花堰社区等6个社区, 在8月11日8时—12日8时。8月11日16时 家店8号院、海滨湾社区海滨湾支路1
活动持续至11月底,覆盖全区83个社 和8月16日8时,成华区两次启动“IV级 号机务段宿舍、槐树店25号院、熊猫基
区。区应急局和永安救援队全年组织 (蓝色)汛情预警响应程序”,出动抢 地扩建项目、“天空城”住宅小区、“东
灾害防治宣传培训102次,服务群众4万 险救灾人员1 000人次,车辆200台次, 来悦府”深基坑、“泰丰东方尚都”深
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份,增强群众 调用电机水泵200台次,雨情特点是阵 基坑、驷马桥隧道、龙潭E线隧道、水
防灾避灾意识,使群众了解在灾害中迅 性强、持续时间长、区域面积大。 碾河隧道、昭青隧道、锦绣隧道、龙潭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