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4 - 成华年鉴2021
P. 604
附录 ┃ APPENDIX ┃
心怡、来者心悦的特色城市风貌加快彰显。我们大力完善 惠及市民86万余人次。
公园城区功能配套,紧扣构建“15—10—5分钟”公服圈, 六是双线融合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创出新经验。大
全力打好公服设施“三年攻坚”收官战,加快推进成都自 力健全“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新型基层治理机制,
然博物馆等功能性配套项目63处、建成23处,大力实施光 推动实现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我们纵
彩工程等标志性景观项目124处,强力推动人民塘路等改 深推进社区发展治理,统筹实施11个示范社区、4个产业
善性交通项目90处、竣工50处,全力抓好断头路攻坚工 社区、5个主题社区和22个示范小区建设,高标准规划打
程、提前打通民兴北二路等4条断头路,新建5G基站1 276 造杉板桥产业服务型国际化社区,建成开放槐树店社区
个,15分钟公服圈实施率突破80%。我们着力打牢公园城 美育中心、青龙记忆乡愁纪念馆等社区美学空间,挂牌成
区生态本底,大力实施五级绿化体系连片成网计划,完成 立西部首个省级社会组织孵化园,成功培育4个市级社区
近万亩环城生态区建设用地交地,新投用5个市政公园、 商业消费新场景,圆满承办第五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等
50条幸福社区绿道和5.6万平方米小游园微绿地,高标准 重大活动,老旧企业生活区发展治理经验受到各级各地
打造2个公园城市示范街区,建成区绿地率提升至45.7%; 肯定好评,下涧槽治理经验在全市对标创新案例评选中荣
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牵引,纵深推进“三治 获第一名。我们着力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以市域社会治理
一增”,圆满完成环保督察“回头看”问题整改,在全市率 现代化为统揽,有序实施“139+X”智慧社区建设和杉板
先完成工业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出境断面水质达标考核稳 桥“数字孪生”社区试点,跻身全省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
居五城区前列,“天蓝水碧、山青地净”的美丽生态画卷 区,“智慧警务服务驿站”和多项智慧社区建设经验入选
逐步显现。 全国示范案例;扎实开展社会治安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五
五是以文化城铸品牌,文商旅城融合彰显新魅力。抢 大行动”,全力抓好“三张清单”、扫黑除恶、禁毒防毒等
抓成都“三城三都”建设机遇,统筹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和 重点任务,积极构建融入式警务格局,探索推行人民调解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各项任务,预计全年文创产业增加 “五化联动”改革试点,入选全国2020法治政府建设优秀
值逆势增长15%,“工业锈带”加快变身“文创秀带”。我 区、全省全面依法治区示范试点单位,跻身成都唯一的全
们以塑造文化品牌赋能城市品质提升,持续擦亮“夜游锦 省“法律七进”试点示范单位、全省法治实践研究基地,
江、东郊文创、熊猫之都”等文商旅融合品牌,建成开放 全区生产安全形势稳定向好,连续8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
猛追湾市民休闲区滨江慢行街区,加快打造玉双路等12条 先进区。我们大力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圆满完成全国
沿锦江“平行内街”“垂直子巷”,开工建设西部文创之芯 文明城市复查迎检任务,持续深化“厕所革命”“城管革
等一批精品文创项目,积极推进特色园共享农庄等一批绿 命”,超额完成115个“两拆一增”点位,新打造3条全市最
色旅游项目,全面启动熊猫基地景区争创国家AAAAA级 美街道,成华无违社区建设、“两拆一增”、扬尘治理、街
景区工作,相继获评“中国魅力都市文旅发展区”“成渝 长制、河长制等经验在全市推广,获评全国公共机构“能
十大文旅产业地标”等荣誉。我们以营造文化场景提高消 源领跑者”称号。
费品味,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周末文旅经济,高品质打造 七是以民为本增福祉,社会民生事业开创新局面。始
东郊记忆艺术街区、新华坊特色街区2个区级特色文商旅 终把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解决群
示范片区和11条文商旅特色街巷游线,精彩呈现“繁华肆 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城市发展更有温度、
锦·十二月市”、天府文创大集市、街头音乐秀等人文体验 群众生活更有质感。我们全力兜牢民生底线,精准抓好
场景,成功承办国家和省级高端展览近20场次,圆满举办 稳岗援企、社会保障、医疗救助、安置房建设、对口帮扶
2020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抖in city城市美好生活节等品 等工作,城镇新增就业1.49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
牌节会活动,形成了“像成都人那样生活”的成华表达。我 内,竣工安置房6 800余套、1.1万余名拆迁群众圆了安居
们以做优文化服务创造美好生活,聚合繁星戏剧村、合纵 梦,实施危改棚改14.9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39个、惠
壹现场等品牌联手打造成都“百老汇”,区图书馆和文化 及群众近8 000户,成华连续三年获评全省援藏援彝工作
馆双双获评“国家一级馆”,全面实现11个街道文化活动 先进集体。我们全力打造“教育强区”,统筹实施领航校
中心提档升级,桃蹊书院等基层文化阵地打造经验受到国 长“213”、卓越教师“823”等培育计划,高品质推进成
家部委高度肯定,全年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近4 000余场、 都七中英才等64所学校建设,建成中小学(幼儿园)30
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