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8 - 成华年鉴2021
P. 428
教育 ┃ EDUCATION ┃
教育强区的使命责任,为成华转型跨 给能力显著提升。截至年底,成华区优 都列五中学、四川省成都华西中学两所
越发展做强人才和智力支撑。赵春淦 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持续扩大,全区 学校“成都市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
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 有市一级幼儿园25所、市二级幼儿园82 基地”内涵建设日益丰富,四川省成都
向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上的全体教师 所、市三级幼儿园17所,优质学前教育 市第四十九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
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向受到 资源覆盖率84.9%。 作成效初显。成华区教育教学工作获得
表彰的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多 成都市教育局表彰。
年来关心支持成华教育事业发展的社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 成华区有
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向把毕生 小学28所、初级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 【特殊教育教学】 成华区不断完善
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的全体离退休老 学校9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 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
教师、老同志致以崇高敬意。大会为获 教育学校1所,共有小学生6.12万人、初 制、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将各校随
评“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四川省中小 中生2.03万人,小学教职工2 851人、初 班就读及资源教室工作开展纳入常态
学名校(园)长”“四川省教书育人名 中教职工1 452人,小学入学率100%、 化教学集体视导和目标考核,对随班
师”的代表,获得成华区“十佳模范教 小学巩固率99.37%,残疾儿童入学人 就读特殊儿童、少年进行特殊教育补
师”“十佳班主任”“最美教师”“优 数319人,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 助。成华区利用信息化手段,指导各校
秀青年教师”“教坛新秀”的教师代表 99.65%。成华区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 为区域内随班就读轻度、中重度、极重
进行颁奖。华西中学校长、成都双语实 革,推进市、区两级公办初中强校工程 度的各类残障儿童少年提供个性化、
验学校教师,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 建设,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四川省成 差异性的教育康复支持和服务,形成
住建交局、区教育局、二仙桥街道负责 都市第四十九中学、成都市双庆中学 “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
人分别发言。 (朱 江 周 琪) 校、成都石室中学初中学校等优质初 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
级中学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引领区域 程教育为补充”的融合教育工作体系,
基础教育 初中教育发展,全年中考各项指标持续 让每一个特殊孩子不因疫情而停学掉
上升,位次名列全市前茅。学校办学品 队。9月25日,在成都市教育学会特殊
Basic Education
质进一步提升,成都市第四十中学校 教育专委会成立大会暨特殊教育学校
通过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新优质学 校长培训会上,成华区特殊教育资源中
【概况】 2020年,成华区有幼儿园 校”复核验收。 心被评选为首批“市级示范性特殊教
133所,在园幼儿3.67万人,教职工4 680 育资源中心”。
人;小学28所,在校学生6.12万人,教 【普通高中教育教学】 成华区有完
职工2 851人;普通中学21所,在校学 全中学7所,高中学生6 345人、教职工 【九年一贯制课程改革】 成华区持
生2.67万人,教职工2 751人;中等职业 1 299人。成华区扎实推进高中质量提 续深化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衔接教育
学校2所,在校学生2 299人,教职工188 升工程,以高考为重要标志的出口质量 融合课程改革,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持
人。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实现高位增长,一本率60%、本科率 续提升学生小初衔接的适应性、教师
95%,再创历史新高;继续实现高入优 课程领导力和实践能力。成都双语实
【学前教育教学】 成华区有幼儿园 出的发展目标,引领带动区域教育的整 验学校常态化形成小初衔接教育研究
133所,其中公办幼儿园60所、民办公 体提升。成华区推进特色(领航)高中 工作,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模
益幼儿园29所、民办普惠幼儿园44所, 建设,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成都大学 式、人员衔接模式和课程模式,完成市
在园幼儿3.67万人,教职工4 680人。全 附属中学、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校、成 级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1+X)Y”
区全年政府财政投入2.2亿元,新增公 都市实验中学四所项目学校文化建设 六、七年级衔接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办幼儿园18所、学位9 180个,公办幼儿 形象初显,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引领学 为区域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提供更多
园学位占比52.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 校内涵发展,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区域 资源和途径。成都市二仙桥学校初步
率80.2%,公办幼儿园占比持续提升, 普通高中品牌建设成效明显;有序开展 形成较为完善、切合学校实际、有较强
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持续增加,学位供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工作,四川省成 实践操作的小初衔接课程。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