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0 - 成华年鉴2021
P. 610
附录 ┃ APPENDIX ┃
服圈。实施交通畅行攻坚工程,抓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 空间等高品质科创空间30万平方米以上;完善“小管委会+
市政道路加快建设、断头路攻坚突破、公交配套提升完善 大专业公司”运营架构,携手领军企业成立国资性综合运
四大任务,全力保障成渝中线高铁和地铁8号、17号、27号 营商,做优一站式企业服务;持续提升功能区主导产业集
线建设,抓好71条道路建设、竣工通车31条,打通断头路8 聚度,动态完善“两图一表”,加快引进德瑞光电、昂云人
条,启动成华大道、蓉都大道改造,统筹构建“轨道+公交 工智能示范基地等一批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重大项
+慢行”绿色交通体系,加快打造全域半小时通勤圈。 目,不断筑强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阵地。
(二)狠抓五大提能工程,推动“产业提质”实质突 (三)狠抓五大创新工程,推动“动力转型”加快见
破。树牢产业立区、项目为王理念,以产业功能区为高质量 效。持续以创新促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增强对优质要素
发展主阵地,做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支撑、以都市工业 资源的集聚、辐射和配置能力,加快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
为重要依托、以新经济为转型方向的现代产业体系,持续 的动力体系。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进更大范围协同创新。实施科技协同创新工程,
全面激活“两大主力引擎”。坚持把强化都市工业、现 主动对接“两区一城”等创新策源地,抓好科技支撑赋能
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推动产业优结 产业发展、校地合作成果转化、双创生态提档升级三大计
构、提能级、增效益。实施现代服务业崛起提能工程,加快 划,健全政产学研用投协同创新机制,高标准打造电子科
构建“3+3”现代服务业体系和“三轴八圈”空间布局,引 大、成都理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完善“微创智能工厂—
育高能级总部企业4家以上,加快推进金地全国文旅总部、 众创空间—孵化器”梯级孵化体系,建成国家及省市级双
华创国际中心、华天101设计产业园等23个高能级商业项 创载体10个、微创智能工厂12个,全年举办周周菁蓉汇等双
目,力促华宇锦绣广场等高端载体开业运营,打造甲级和专 创活动45场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以上,高新技术
业特色楼宇3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社会消费品 产业主营业务收入650亿元以上。
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争创四川省服务业强区。实施都市 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合作。实施高水平开放合作创新
工业增效提能工程,加快构建“3+3”都市工业体系和“1+ 工程,充分发挥“双枢纽、双门户”优势,抓好东站城市级
N”空间布局,推动龙潭新经济产业功能区低效用地腾退转 TOD项目建设和北站升仙湖商务区打造,开展新一轮项目
和闲置产业载体市场化盘活,力促联东U谷·成都科创园 招引攻坚行动,推进中日(成都)城市建设与现代服务业开
等5个项目开工、华灏鲲鹏西部产业基地等3个项目投产,规 放合作示范项目,力争新引进投资50亿级以上项目不少于
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1个、30亿级项目不少于2个、5亿以上项目不少于20个,外
聚力发展“两大新兴领域”。坚持新经济、新金融两 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元、实际到位内资200亿元以上、
翼齐飞,持续为成华经济注入新动能。实施新经济梯度培 实际利用外资40亿元以上,争创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
育提能工程,构建“种子企业—准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 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实施东骄引才兴智创新工程,打响东
业”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每季度发布城市机会供需 骄华章品牌,建强成华HR联盟,持续办好蓉漂人才荟等活
清单,积极承办成都2021双千发布会,新引进新经济500强 动,高标准打造“家在成华”引才留才温馨场景,协同成德
企业2家以上、培育准独角兽企业2家以上,新增新经济企 眉资等地开展人才创新试点,全年引进高精尖缺人才50名
业增速12%以上。实施新兴金融聚势提能工程,大力发展 以上、蓉漂人才5 000名以上。
财富管理、金融科技、并购产业等新兴金融业,力促宏明 推进更深层次市场化改革。实施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
电子等2家企业上市、100亿元中石化朝阳产业基金投入运 新工程,在产业功能区、国资国企、投融资体制机制、财政
营、天府股交中心科创专板试验基地等项目加快落地、并 预算制度、街道社区体制机制、土地综合治理六大重点领
购博物馆开馆,数字金融交易额突破180亿元。 域改革上下深水、见实效,全面启动新一轮区属国有企业
着力筑强“六大高质量发展主阵地”。坚持把产业功 整合重组改革工作,推动员额制试点在龙潭新经济产业功
能区作为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的重要抓手。实施产业功能区 能区率先突破,力争全年各区属国有企业新增自持物业60
升级提能工程,抓好高端载体扩量、产业项目招引、运营管 万平方米以上。实施营商环境创优创新工程,聚焦营造一
理增效三大任务,新开建标准化厂房27万平方米、新配建 流政务环境、一流市场环境、一流政策环境,持续深化“放
人才公寓5万平方米,建成龙潭智造科创谷、东郊文旅艺术 管服”改革,构建“无事不扰、无处不在”营商服务体系,
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