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上风》2022年第3期
P. 11
上风专递
SHANGFENG ZHUANDI
驿站。盛唐时,全国有水驿260个,陆驿1297个,专门从事 往山西。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离开老家河南,也是他平生第一
驿务的人员有两万多。 次远游。
驿站——不论水驿还是陆驿,只为来往官员或其他公 怀念韦之晋的诗里,杜甫称他们订交的地方,也即他第
务人员服务,兼具有政府招待所和邮政功能。至于非公务 一次漫游的目的地为郇瑕。郇瑕,是郇和瑕氏两地合称,后
人员,他们在旅途中,则有完善的逆旅提供服务。 来泛指山西临猗一带的晋国故地。
逆者,迎也;逆旅,就是迎接来往客人。这些由私人开 有意思的是,郇瑕是合称,临猗也是合称——今天的
设的逆旅,相当于现代的旅馆、饭店,一般都落址于驿路沿 山西临猗县,由曾经的临晋和猗氏二县合并而成,两县各取
线村镇,为来往旅人提供住宿、饮食,有的还可雇佣车辆、 一字,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地图上有了临猗。
马骡或船只。 临猗县城设在猗氏镇。猗氏历代人物中,猗顿是最传
盛唐时,逆旅如同驿站一样遍及全国各地,甚至比驿 奇的一个。猗顿本是鲁国人,家贫无依,听说越王勾践的
站数量还要多。杜佑记载:“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 谋臣范蠡灭吴后弃官经商竟成巨富,便去向他请教发财之
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 道。范蠡指点他说,“子欲速富,当畜五牸”。牸,就是牲畜
刃。”——不仅沿途食宿方便,社会治安也非常好,不用担 之母者,意思是让他发展畜牧业。
心人身安全。 猗顿听了范蠡的劝告,来到今天的临猗一带——当
在一些人烟稀少或道路险阻的地方,出于成本考虑, 时,这里有一片水草丰茂的洼地,附近又有解池的盐,是畜
没人愿意开设逆旅,而政府的驿站又不对社会开放。这时 牧的上佳之选。果然,猗顿很快发达起来,极盛时,其产业
候,由慈善组织或个人兴建的义堂和义井,就免费为来往旅 “西抵桑泉,东跨盐池,南条北嵋,皆其所有”。猗顿因在
人提供自助服务——有房间可供休息,有水井提供水源,有 猗氏发达,便以猗氏为号,真姓反而湮没不闻了。
柴火和炉灶做饭。 我看到的临猗县城,和寻常北方县城没有多大区别:
完善的水陆交通体系以及在路上的安全感和人性化服 除了几条主街显得宽阔外,其余街巷大多逼窄。大街两旁的
务,使得盛唐成为漫游者的黄金时代。不仅杜甫,更包括李 绿化带,种着雪松和修剪整齐的灌木。城中心的十字街头,
白、高适、王维、孟浩然、王之涣等唐诗天幕中的巨星,他 即便正午,也见不到几个行人。
们都有过属于自己的豪气干云的万里之行。 临猗属运城市。历史上,运城因位于黄河以东而称河
杜甫间隔年的少年游,就在这种大背景下徐徐展开,并 东。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持续了数千年的池盐产业,使得
成为他一生恒久而幸福的回忆。 运城盛极一时。尧、舜均把都城建在这里——上古时的都
城,估计规模不会大于今天一座镇子。
十九岁出门远行 杜甫的唐代,朝廷在河东设有相当于省级机构的河东
59岁,这是杜甫生命的最后一年。他携家带口,打算北 道,管辖今山西全境和河北西北部。河东道下设有蒲州府。
归中原,却又无法像几年前想象过的那样“即从巴峡穿巫 河东道和蒲州府的治所,均在临猗西南的县级市永济——
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为造化小儿所苦,他漂泊湖湘,衣食 如今,永济也属运城。
俱成问题。这年春天,他从潭州(今长沙)溯湘江前往衡州 19岁出门远行,杜甫是从哪里出发的呢?答案是:要么
(今衡阳),打算投奔一位老友。 巩义,要么洛阳。不论巩义还是洛阳,均在黄河以南,杜甫
然而,令杜甫极为沮丧的是,到了衡州,才知道老友已 都要渡过黄河。
调往潭州——他们的船只,在湘江的某片水域擦肩而过。 自青藏高原而下的黄河,挟雷霆万钧之势滚滚东流,
不久,更加不幸的消息传来:杜甫想要依靠的老友,竟然在 如同一柄神出鬼没的利刃,将中原大地一剖为二。唐代,黄
潭州去世了。 河干流上,设有不少津渡。这些津渡,大者用船和木头搭成
这位老友,便是杜甫一生交游中,时间最早的韦之晋。 浮桥,小者用船只摆渡。
与韦之晋相识时,杜甫只有19岁。那年,杜甫从河南前 巩义西北,洛河汇入黄河的地方,古称洛口。为了利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