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上风》2022年第3期
P. 87

社区文艺
                                                                                                         SHEQU WENYI






                                                                   从心底流出的文字



                                                                                      □ 蔡坤一(四川老年大学)






                  四川老年大学散文班要出文集了,这听起来有点吓                        短几周内,近五十位作者,洋洋十八万字初步结集。写
              人。文字,多么高高在上和遥不可及。古人写有文字的纸                         文字成书,按文人们的说法这叫“留痕迹”,按我的想法
              张不得用于裱糊、包裹,更不能随意践踏丢弃,必须送                          是:我写作是给自己医病,因为那心结如鲠在喉。
              到惜字炉焚化。惜字炉款式多种多样,有三层楼阁式、砖                             班群上老师留言:“文集编辑现已基本成型,部分还
              石结构、似塔非塔、似亭非亭。                                    在创作及修改作品的同学,不要着急,写好后发给我,我
                  在文字罹祸的年代,我的父亲一再嘱咐他的儿女                         会及时补入。其他同学请打开上面文档,找到自己的作
              们,决不能搞文学艺术,只能去学技术,天干饿不死手艺                         品,仔细再看一两遍,如有修改的地方,请告诉我,可以通
              人。熬到退休了,偏偏手有点痒,喜欢弄点回忆。但苦于                         过微信留言的方式,可以写在纸上拍照给我,如果改动太
              小学水平,写出来的文字只能放在抽屉里。                               多说不清楚,可以把改定的文档发给我,由我替换原稿,
                  四川老年大学及语言文学系开先河,首办散文写作                        不要给我打电话,因为电话上说了我记不住。另外还有任
              班。我有幸报了名。老师开宗明义,举起教鞭就叫人“写                         何问题,都请及时告诉我。”看来老师喜欢找事情做。
              那些你心里忘不掉的事”!没有主题限制,不必诵圣,                              给文集起名字的过程亦是有趣。有说“夕阳红”“深
              无须“工作总结”。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员们自然于写作                         情回望”的,有起“散文秋韵”“桑榆非晚”的。有个建议
              业,热衷于交作业,交了作业老师还帮助你修改点评,一                         取名“散眼子”值得一提。“散眼子是成都人难得的一种
              段时间没有作业可交,心里还暗暗着急。大大的投影频                          气质,是识破生活真谛之后的随意和安然,是面对生活的
              上显示你的作文,你自己都不好意思多看。老师改错字、                         大智慧……散文写作班的散文集,文集没有主题、没有中
              别字、不通顺的句子,讲引号、省略号的打法,点评文章                         心、没有框框,没有统一的风格、没有统一的标准,是全
              结构主题,你能不顿然领会牢记于心?抠脑袋皮同学们                          开放的,从前到后、从里到外无处不散。”很有道理的。
              写啊写,一年多下来,散文班竟发表作品逾300篇,报刊                            如今书名定为《金沙集》,还需设计封面校对等,看
              发表近30篇,其余发表于各级各类网刊,并有数件作品                         来要手捧一本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同学说:“我们
              获奖。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文化现象。有同学一写就是                          班走到今天,有今天的成果,感觉这些学习成果,也在
              八十多篇,而且篇篇登载出来,还声称从不喜欢看书写                          成都的文学界泛起了一些涟漪。”
              字,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变化啊!                                        为什么称《金沙集》?想来不仅这是在金沙路上的
                  写作班老师教学独特,学员也是一批向自我挑战的                        老年大学就读的成果,更因为我们是成都金沙遗址先民
              群体。加上平台给予的大力扶持,即便显粗糙存瑕疵也                          的后代吧!还可能有沙里淘金,从大量的生活中选取精
              给登载出来,更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这样一年多                          华的意思。总之,名字取出来了,就任人解读。
              的写作——修改——“发表”,学员们“浸染”得终于“上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天天读电子版《金沙集》。
              色”,写作能力显著提高。                                          先读前言就暖到了心里。“文集是我们的学习成果,
                  从五十多岁到八十六岁,这是散文班学员们的年龄,                       也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一份纪念,这里的故事生动鲜活,
              也就是说,从五十岁到八十多岁是可资宝贵的年龄段。同                         讲述真诚质朴,发自内心,出于至情,相信无论是今天,
              学们学历职业经历更是多样,要写的太多了。看来,有话                         还是若干年以后,凡读到本集的读者,都会深受感染,为
              想说是同学们的共同特征。用文字讲故事,把自己的亲                          之动容。”
              历精彩地写出来,老师说“经历是你们的财富”。                                再看目录:“梦碎西宁”“母亲在成都的几十年”“小
                  下学期散文班就要结业了,出文集顺理成章。每人                        脚奶奶的顺口溜”“篮球结缘这座城”“那些年我们吃
              两篇,自选篇目,班长安排着又催交班费凑资出书。写得                         过的美食”“青龙场的红房子”“行走人民公园”“喜欢
              多的挑花了眼,没有动笔和新报名的同学连忙书写。短                          钓鱼的父亲”“蚊烟儿王妈”“我的小人书箱”……已是

                                                                                                              85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