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 - 《上风》2022年第3期
P. 107
上风悦读
SHANGFENG YUEDU
千年古道 且歌且行
——评《大秦天回》
□ 枳 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在中国的西南部,高原与崇山峻岭的环抱之间,有一片 的侠客形象。唐代李德裕在《豪侠论》中说道:“夫侠者,盖
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的低凹区域,这就是四川盆地。在这片 非常人也;虽然以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义非侠不立,侠非
被崇山峻岭包围着的盆地中,生活着一部分特别的中国人, 义不成,难兼之矣。”可见,“义”是“侠”的精神支柱。但与
在古代,他们被称为“蜀人”。鲁迅曾说,世界上本是没有路 传统的侠义精神不同的是,金庸的小说摆脱了封建传统道德
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对于想要出川的古蜀人来 (如忠君爱国、除暴安良等)的桎梏,他笔下的主人公既拥
说,面对着四周环绕如屏风般的高山幽谷,路,是走不出来 有侠的自由个性,又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忧患意识。勾武
的,必须要用锤子和凿子,在悬崖绝壁间一点一点凿出来。 便是这样一位金庸式的侠客。他路见不平,主持正义,快意
蜀人所开辟的这条连接四川与外面世界的通道,被后人称为 恩仇,而又无拘无束。寻亲的路上,他捣毁作恶多端的山贼
“蜀道”。西汉扬雄曾在《蜀王本纪》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蜀道 匪寨,为勾家村报仇,解救萍水相逢的村民和被困的无辜少
开辟的传说——这条相传为“石牛粪金、五丁开道”所开辟 女。而一旦涉及了民族大义,他又会勇担责任、慷慨赴难。在
的道路,就是今天的金牛道。历史长篇小说《大秦天回》所 故事的结尾处,秦军攻入蜀地,他冒着重重危险,杀回成都,
讲述的,正是以这段金牛道的开辟历史为基础,发生在成都 护主难逃。在勾武的身上,侠做人济世的尊严,与作为个体
天隳山的古蜀传奇。 生命自由自在、至情至性的本质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而民族大
《大秦天回》以主人公勾武的经历为主线,以金牛道的 义、家国情怀既是他所认为应该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
开凿为暗线,从一个江湖英雄浪迹天涯建功立业的征途中, 是他独立人格和率真天性的自然流露。这与传统的“忠君报
牵扯出古蜀三国之间的风云变幻,以及最后蜀国覆灭的历史 国”思想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于是,“义”在这里就升华成为
结局。金牛道是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故事缘起于金牛道的开 一种建立在保持独立人格与自由个性基础上的爱国主义。
辟。勾武本是天隳山勾家村的猎户,与妻儿过着自给自足的美 金牛道的修建打破了古蜀“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
满生活。但因被强征为金牛道的修筑工人,他被迫与家人分 人烟”的封闭诅咒,让蜀人得以出川,让世人得以入蜀。功在
开。机缘巧合之下他逃离栈道逃回家乡,却发现村落受到山贼 当代,利在千秋。这条沿用了整整两千两百多年的道路,其
袭击早已不复存焉。勾武遂踏上茫茫无望的寻亲路。在这浪 意义不言自明。小说在叙述过程中着重突出金牛道的战略位
迹天涯的过程中,他结识了巴国女将领夕南楚,与两个儿子重 置与历史意义的同时,也在蜀道之“难”上落下了大量笔墨。
逢,入主九武寨,于乱世中搅动一番风云。几次三番的跌宕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的这句诗,至今仍回响在剑
起伏,置之死地而后生,勾武最终在秦军攻入蜀地时南逃,这 门关。严格意义上来说,蜀道包括多条,分别是褒斜道、子
一段传奇随着古蜀国的覆灭也落下了帷幕。历史上关于金牛 午道、故道、傥骆道(堂光道)以及由汉中通往蜀地的金牛
古道的传说有各种各样的版本,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金牛 道、米仓道等。蜀道又分三种,山上的栈道、水中的索桥以及
道的开辟暗含着秦灭蜀,吞天下的野心筹谋。在小说这一点 通向川西川北山区的一些道路。栈道和索桥是古蜀人民对世
也得到了很好的还原。蜀国与巴苴两国对战,秦王乘虚而入, 界做出的一个伟大贡献,早在战国时期,就有“栈道千里,通
以能够日粪斗金的五头石牛和风华绝代的五名美女为诱饵赠 于蜀汉”的说法,可见在中国古代,栈道几乎成了蜀道的代名
之。蜀王对秦王的司马昭之心了然于胸,但也以此为借口修筑 词。在《大秦天回》中,作者借主人公勾武的视角,将“蜀道
金牛道,打通征伐巴苴的行军道。秦王一面与蜀示好,一边与 之难”赤裸裸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大巴山和秦岭之险峻,一
巴苴两国斡旋,最终离间成功,得以入蜀。作者将历史传说与 般的道路行不通的,悬崖之上,栈道成了唯一的选择。所谓
小说主人公的历程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与金牛古道的历史回 栈道,就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成的通道。
音形成了文化上的对唱与艺术上的共舞。 可以行军,也可以供马帮商户运输物资。所有的古蜀道,每遇
小说中浓墨重彩塑造的人物勾武,是一个典型的金庸式 悬崖峭壁,都要一个一个地凿孔、打桩,然后铺设栈道。在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