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上风》2022年第3期
P. 29
上风讲堂
SHANGFENG JIANGTANG
学大咖苏秉琦先生对“炎黄大战”所作的“意释”是:“距
今7000-5000年间,源于华山脚下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 “炎帝文化线”在民族迁徙中的发扬光大
型,通过一条‘S’形的西南—东北向通道,沿黄河,汾河 从诸多考古历史和文化表述去进行逻辑推测,败走
和太行山麓上溯,在山西、河北北部桑干河上游至内蒙古 的炎帝部落应该是先、后两次进行了向西再向南;向东再
河曲地带,同源于燕山北侧的大凌河的红山文化碰撞,实 向西南的民族大迁徙。向西迁徙可能发生在炎黄大战“涿
现了花与龙的结合。”对此,著名历史学家郭大顺先生还 鹿之战”后。反映其史影内核的民间故事是“嫦娥奔月”。
绘有示意图(图1-5)。 记载其史事的古籍有“炎居生节并”“窜三苗于三危”。
佐证其史实的考古有“石峁遗址”等等。向东迁徙可能发
炎、黄为何开战? 生在黄帝与炎帝族群最后的一支强劲部落蚩尤,大战于
以上似乎可见,多年来无论是名头再大的历史学家也 阪泉之后。反映其史影内核的有民间故事“精卫填海”
不敢去“定论”“炎黄大战”。或许因为缺乏考古支撑,或 和“夸父追日”。记载其史事的古籍是“共工与颛顼争为
许看到《史记》提到的“炎黄大战”,两千年过去了也扯不 帝”。佐证其史实的考古有“乐石文化”的方口器等等。
清楚炎、黄为何开战?当下能读到的《史记》中关联“炎 炎帝种群后裔高举逐渐丰富完善的“炎帝文化线”在
黄大战”仅204字,但诠释这204字的20条近百例中,竟 民族走廊的数百年民族大迁徙中,为上古中国史,翻开了
没有一条一例对“炎黄大战”的核心“炎帝欲侵陵诸侯”, 一页又一页新篇章。笔者在拙作《祖源记忆》书中是这样
作出符合学术逻辑的解读。已有的解读,有的是将“侵 归纳的:
陵”指认为“欺凌”,将现代的世界意识“哪里有压迫,哪 1.战败的炎帝后裔在西行中休养生息,重新聚集力
里就有反抗”,去“套现”中国的上古历史中的现象。真是 量。最后“分北三苗”:西行大军在中原大地的东北方发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呵!有的教授更是大发“天才 展成“戎”,在中原大地的西北方发展成“狄”,在中原大
想象”,指出“黄帝是北方之神,主水;炎帝是南方之神, 地的西南方发展成“羌”。开创了华夏文明起源的“满天
主火。水火不容,所以战争!”呜呼!何以服众。 星斗”文化布局的重要一翼,形成了《春秋》所言的“内诸
笔者以为“侵陵”是侵犯祖陵,用强行的手段去改变 夏而外诸夷”的地缘政治格局。
对方的祖源指认、崇拜对象、祭祀方法等等由诸个“集体 2.西行的地理位置,使西行的炎帝后裔的一支最先
无意识”生发出的种群“文化线”。《尚书·吕刑》指尧舜 与东进的“西亚”文明发生交融,对“羊”的引进和崇敬,
禹对苗民的战争,是因为“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 生成了中国史前史中的“羌”种姓。羌人南迁,在川、青
之刑”也就是这样的“侵陵”。再后来,秦灭古蜀的最后王 交界处的松潘草原和岷江上游流域、“各自为种,任随所
朝“开明”之后,秦太守“三立蜀侯又三杀蜀侯”,其原因 之”,“不立君臣,无相长一”。从母系氏族社会一步三回
也是这样的“侵陵”。 头地走向父系氏族社会。
在上古中国,部落和种群的“文化线”,能够发挥出 3.向东迁徙的炎帝后裔去到今日山东,在中国上古
一种全民的文化认同和心理凝聚力。一个部落,无论是处 史中的大汶口时期发展成东夷人。其中一支成了“蜀山
在顺势还是逆境,无论是在居住还是迁徙,种群的“文化 氏”。在“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失败后,炎帝种姓的共工后
线”都必须是首要的坚守。“炎黄大战”黄帝胜炎帝败。败 裔带着以“太昊”和“少昊”为祖源记忆的“炎帝文化线”
走的炎帝部落丢了财富丢了地盘,但在数百年的民族大迁 新段,带着“蜀”这个地名,由鲁西到豫东,再横穿陕西南
徙中,以祖源指认,祖陵模式,崇拜对象,祭祀方法为核心 部,抵达现今甘肃南部礼县与西和县之间的“瞿”地,“蚕
的“炎帝文化线”总是紧随其身。 从纵目,王瞿上”,建立蜀“国”。同处这一地区的羌人与
这或许是最初的“文化自信”,也或许是中国人的 新到的东夷人有斗争有融合,有区分有混化。新的“蜀
“文化自信”产生出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第一波原动 族”诞生了。坚持渔牧的羌人留在岷山,向往农耕的蜀族
力。 一期期一步步走向成都平原,组建了蜀系的部落联盟,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