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上风》2022年第3期
P. 30

《山海经》号称为“天地之中”。                                 营盘山遗址,和三星堆时段之后的金沙、十二桥遗址也能
                   4.古蜀人中的“禹”族西兴东渐,在“大禹治水”的旗                   看见一些涂朱“尚红”的情景。《北川县志·古迹》说:“血
               号下,历经千百年,或许就是本文前面提到的,张光直先                       石,在禹穴附近,溪石上俱有殷红血点,像生禹时所遗之
               生对华夏史前史总体把握所言的那个“有力的程序”。在                       溅血也。”此外,时至今日在彝、藏地区,彝民和藏民的面
               这个时段中,东西南北中的炎黄子孙大迁徙、大交流、大                       具文化中,仍然是将眼圈、口唇、鼻子都涂成朱红色,脸上
               融合、大混化,在中原大地形成“诸夏”,在文化线的核心                      布满朱红色的横条。可惜至今学术界也没有对这种尚红
               内容上,建立起不同于蜀地炎帝文化线中的具象祖源表                        现象的源与流作出深入研究,失去了一把解谜“三星堆”
               述。将蜀地的“祖先偶像”改为中原“黄帝文化线”的地                       的钥匙!

               理方位指向“方”。                                           再来看自1988年以来,岷江上游地区发现的大量石
                   5.从西行中走出来的“犬戎”秦人,不仅灭了长期封                    棺葬。这类葬式直至21世纪伊始还在岷江流域中发现,
               闭的巴蜀,也结束了东周的七雄局面。古蜀的“天地之                        古蜀的石棺葬和“炎帝文化线”在红山时段的石棺葬可
               中”与中原的“中国”统一为一个中国,炎黄子孙不同的                       谓“无缝对接”了,也算得上是文献考古的一项“物证”。
               祖源记忆亦被统一为单一的黄帝指认。                               《华阳国志·蜀志》说过:“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
                                                               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塚
                   “最后辉煌”表现在哪些方面?                              也。”
                   如若读者诸公认可笔者的上述推测,接下来让我们                          “炎帝文化线”的上沿,就出现了对“死而复生”的
               一起去推开古蜀之窗,看看三星堆文明体现的“炎帝文化                       祈求。炎帝后裔在民族迁徙中的龙山文化时段,将“死而
               线”是如何在上演那场“最后辉煌”的。                              复生”发展为“轮回转世”意识。来到以三星堆文明为表
                   三星堆遗址房屋的布局朝向坐北朝南,背后是北方,                     征的古蜀时段,“轮回转世”意识已成熟一种文化。这种
               一种由北向南迁徙的永恒记忆。三星堆祭祀物坑的摆布,                       文化在三星堆遗址已有的出土物中已是十分醒目,在三星
               朝向是遥指北方,遥指祖先居住过的地方。当代民俗学                        堆文明之后的先秦文化中也表现得十分的“传承有序”。

               家指出,直至20世纪上半叶,四川境内,特别是四川周边                      成都十二桥文化中的羊子山祭台可算一例。考古学文化指
               的少数民族居住地,丧葬过程中的“引灵”线路由南向北                       三级四方形的羊子山祭台高度在10米以上,用土总量估
               的,让亡灵从现居的南方回到祖先居住的北方。                           计在7万立方米,规模之大堪称历史上的亚洲第一。20世
                   如前所指,“炎帝文化线”中对数字“三”的认可,在                    纪50年代拆除时发现,这个祭台的底部用石条砌成方框,
               三星堆遗址中大量出现:三星堆青铜树的层级、枝数和枝                       在这个方框的对角线中又有石条砌成连线,即为 。这应
               头立鸟的数目都是“三”或三的倍数。三星堆青铜尊上的                       该是个符号。这与考古学文化中出现的“十”字符和“卐”
               三道弦纹,三个浮雕羊头间的三个立鸟;甚至三星堆得名                       字符应是同一表述,是炎帝后裔对强大祖先“转世轮回”
               的三个土堆等等。都与“三”数有关。在《山海经》那类表
               述着历史内核的神话故事中,“三”几乎成了常数。《海外
               南经》说:“三首国在其东,其为人一身三首。”《大荒西
               经》说:“有人三面……三面之人不死。”还有《尔雅·释
               丘》说:“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再成锐上为融丘,
               三成为昆仑丘”。《水经注·河水》载:“《昆仑说》曰:‘昆
               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曰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
               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
                   “炎帝文化线”中有对红色的使用,那是炎帝种群

               在形成之初,从生育时母体的“脐血“现象,萌生出的生
               殖崇拜意识。三星堆青铜面具在出土时,许多尚能看见其
               口、鼻有”涂朱“的现象。考古发现在三星堆时段之前的
                                                               图 1-6 重庆市万州区出土的虎虎钮錞于上的“图语”。
     28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